找到相关内容5558篇,用时4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藏文 《声明要领二卷》

    次第,后为所之大小乘果位,末附因果业报及器世间名目。而本书先佛菩萨小乘名号、果位、功德名目,再述诸法名目,最后为六道及器世间国土花草名目。至于术语解释方式,《法门名义集》只列汉译译语及其释义,不若...cod-pan-gyi rgyud)等密宗经典。 (注二八)到了赤松赞时,连花生大士入藏降魔建寺,对藏王藏僧讲授密教的秘义,并以《空行毋火焰炽盛咒》等密教续部的经典为讲义,还翻译各种密教典籍,竭尽全力在...

    胡进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774048.html
  • 永恒生命的探讨

    想找到生命的身  体,也不例外,就是要浑忘自身外物一切名相障碍,更进而  刈灭所有「我执」自私的意识思虑,就其毫不顾惜的舍离推  翻一面看,是否定而消极的,但否定的尖端,正是理实统一  的,这是...,离相无相及有无因是智,有积集相是识,无积集  相是智。着境界相是识,不着境界相是智,三和合相应是识  ,无碍相应生是智,有相是识,无相是智,自圣智所  行境界,如月中月,不入不出故。」  识,...

    巴怡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474093.html
  • 初恋三摩地

    彻底圆满的觉悟。尽管我们使用“生物”和“无生物”这样的词,但是我们清楚,所有一切都是存在物,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界限是虚幻的。一位真正的菩萨能够看到生物是由非生物因素构成的,这样“众生”这个概念就被...听讲法的时候,只要让法雨渗透你意识的土壤就行了,不要想太多,不要争论或比较。玩弄文字和概念游戏就像试图用桶装雨水。所以听任你的意识去承受法雨吧,这样深藏在其中的种子就会有机会得到滋润。   在佛教中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282674231.html
  • 玄奘大师在印度境内游学与善财童子参学有关地理、路线、及其意义之探讨

    观。   善财童子 [6]之参学,始于菩萨们在第九会圆满后,都得了很大的智慧︰「文殊师利菩萨劝  诸比丘住普贤行、入大愿海、心清净、身清净、大神通无有退转。」[7]于是,他们走出逝多  林,渐往南...十,十即一。这是诸佛  现身说法,所之果,使诸大菩萨生「信」心。如果这个道理了解以后,我们必信心十足,  毫无质疑之余地,便是「所信因果周」,也即是信心周偏圆满。也即是多因含果,一含多,一  即多...

    李志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20674457.html
  • 智顗「四意消文」的解经方法论

    作为一种客观义理的说明,很容易便被说为主观的独断论,但是观心释显然是一种在实践中观照己心的解释方法,它把广大的、属于对象性的、智解的其它三法之解释,化繁为简地收摄在一心当下去把握,由实践的过程之中去...句,所作的解释,由于解释经题即指解释一经之大旨,而对一之大旨的解释是须运用「释名、显体、明宗、论用、判教相」的五重方法,方足以使之展开呈现,因此若无《法华玄义》一书担此重任,而把解题的任务交给一般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074723.html
  • 玄妙镜(2)

    后学不致空耗光阴,枉费一生财力精力。则善莫大焉。 其实世尊开悟后第一句话:“奇哉、奇哉,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,但因妄想分别不能。”此言已经把他四十九年说的法都括尽了。如何下手修行,...人养胎。必用两人护法。至常年用费。必须预备。果能财侣一得。世尘静处。和光同尘。随机应变。密修至道。功成面壁之后。再访名山洞府。寂灭大定。待诏飞升矣。倘若高贤未遇。外护未。则可保精养气存神。古云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074745.html
  • 敦煌文书词语琐记

    同上,“开成四年四月八日”)“其影及所持《法华经》及三昧行法并三昧坐处大椅子并今见在。”(同上,卷三,“开成五年七月四日”)“每行送,仰诸寺营办床席毡毯、花幕结楼,铺设碗垒( )台盘椅子等。”(...(底)河口,人各锹鑺壹事,白刺壹束,柽一束,掘壹茎,须壮夫,不用斯(厮)儿。”(P408)又“八十,乙酉年四月廿七日徒众转贴,P.3779号”有:“须本身,不用厮着替。”(P375)皆可为。 ...

    董志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0674860.html
  • 怎样做一个居士

    佛陀时代,每对俗人说一次法,便有很多人,由闻法而见谛,初果,那就是慧具足的典型。 六、居士的家庭生活 一个居士,虽然归依了三宝,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,既是俗人,就该照著俗人的生活轨范去生活,而且要...佛教的本意;解脱道的修持工夫,也毫无疑问,是以出家的身分为宜,至少,出家人的牵挂没有在家人那么多。所以,出家人可小乘四果,在家人最多只能到三果,南传的北道派,虽主张在家人也可到四果,但其既证四果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0675254.html
  • 佛教怎么看世界?

    释迦牟尼佛在修行之初,也曾跟随外道修习四禅八定。但佛陀以自身的实践认识到,四禅八定并不是真正的涅槃,它仅仅是解脱的基础。所以,佛陀要我们"观三界如火宅",因为三界之内仍有生死和轮回。 (二)、三千大千...表现尤为突出。印度是个热带国家,人们的生活问题相对容易解决,因而印度人关心生死甚于生活,关心世界甚于家庭,一旦衣食无忧就去打坐冥想,这使得他们在两千年前就形成了众多的理论体系,并依照各自对世界的认识和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3975474.html
  • 学佛最初之决定

    密乘中,无此法也。尔只先明心地,根本,开发般若后,此习气自然扫荡云云。旨哉此言!自藏密东来,能以密法会通般若者,惟师一人而已。故彼独推重心中心法,与印心学者,相契益厚也。今上师虽为国而殉身,原不足...去处,毕竟是如何相貌,则有而不可之幻相见矣。而此见者,亦幻相也。以摄之不易,故取诸法以为缘助如下:一曰净土,其最后之功行,曰一心不乱,心不颠倒。二曰密宗,其功行悉地,曰入三昧,通达实相,观其各部法事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4375526.html